-
青昆论坛 | 分子与细胞层面解析蝗虫嗅觉系统:从空间排布到环形编码
2024-12-23
-
PNAS|浙江大学娄永根/李冉团队发现基因编辑造成的“意外突变”提高了水稻的抗虫性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对基因外显子区域靶位点的编辑会诱导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引起阅读框的变化,造成提前产生终止密码子或移码突变形成一个全新的蛋白。目前为止,很少研究者去关注移码突变产生的蛋白是否具有生物学功能。
2024-12-19 -
Nano Today-东北师范大学团队揭示白纹伊蚊铁死亡机制并开发相关纳米防治技术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动物学任炳忠课题组与细胞生物学刘罡、江秀梅课题组联合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 Today(1区,影响因子13.3)在线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of a multi-effect CS-TPP-dsNFS1 mosquito control nanosystem that induces muscle ferroptosis through suppressing iron-sulfur-cluster biosynthesis”的研究成果。
2024-12-18 -
Science Advances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南华大学共同揭示28S rRNA甲基化的m3U修饰
12月13日,来自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容益康教授、陈洁副研究员等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The Ptch/SPOUT1 methyltransferase deposits an m3U modification on 28S rRNA for normal ribosomal function in flies and humans”的研究论文
2024-12-17 -
System. Biol.-中国农大刘星月团队解析脉翅目昆虫捕食相关形态创新性状的深时演化动态
2024-12-13
-
PNAS | 中科院动物所孙玉诚团队发现蚜虫种群的高温耐受力依赖于共生菌之间的协作
蚜虫的年生活史周期中,春、夏两季营孤雌生殖,种群指数增长,极易爆发成灾。盛夏季节蚜虫的高温耐受力决定了其种群规模,高温常导致高温耐受性差的蚜虫种群崩溃。蚜虫耐受高温的限制因子取决于其初生菌胞的热稳定性,一方面,由于稳定的内共生环境和严格的垂直传播,导致初生菌胞中专性共生菌Buchnera基因组急剧减小,抗热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涵养Buchnera的初生菌胞结构简单,在高温下易受损害。
2024-12-11